| |
| “双效健康城市”理念下既有公共空间环境更新设计探讨
—以金鸡湖环湖绿道为例 |
| 雷 诚,李 锦,丁邹洲 |
| 2020(3):1-9 |
| [摘要](790) [PDF 3.81 M](1562) |
|
| 平灾结合的城市蓝绿空间规划研究 |
| 袁 媛,何灏宇,陈玉洁 |
| 2020(3):10-16 |
| [摘要](707) [PDF 2.47 M](1413) |
|
| 防疫视角下城市社区安全治理与设施嵌套体系初探 |
| 任云英,陈 超 |
| 2020(3):17-22 |
| [摘要](547) [PDF 1.26 M](1286) |
|
|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小区防疫响应的社区韧性建设规划思考
— —以成都市小区防疫响应为例 |
| 曾 悦,张 佳 |
| 2020(3):23-28 |
| [摘要](567) [PDF 1.49 M](1549) |
|
| 健康产业园区空间布局模式及其后疫情时代发展思考 |
| 王 兰,蔡 洁 |
| 2020(3):29-35 |
| [摘要](527) [PDF 1.63 M](1420) |
|
| 戈壁绿洲城市绿色空间发展演变研究
— —以张掖为例 |
| 张小娟,万 青 |
| 2020(3):36-43 |
| [摘要](521) [PDF 3.72 M](1592) |
|
| 基于空间形态类型的密集建成区生态本底评价方法研究
— —以成都中心城区为例 |
| 毕凌岚,徐丽文,李妍钰 |
| 2020(3):44-52 |
| [摘要](602) [PDF 5.04 M](1738) |
|
| 北京市主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分异成因及类型 |
| 邱 宁,李 泽,韩欣宇 |
| 2020(3):53-60 |
| [摘要](569) [PDF 2.16 M](1466) |
|
| 基于空间构成效率的历史古城人流空间分布研究
— —以平遥古城主要商业街道为例 |
| 武凤文,李烈航 |
| 2020(3):61-68 |
| [摘要](668) [PDF 3.73 M](1453) |
|
| 建筑形态参数对街道型风道通风潜力影响分析 |
| 王伟武,王 頔,黎菲楠 |
| 2020(3):69-76 |
| [摘要](586) [PDF 4.98 M](1504) |
|
| SANAA建筑氛围的营造
— —以新现象学的视角解读 |
| 田英祯,吕俊杰,申晓艺 |
| 2020(3):77-83 |
| [摘要](34393) [PDF 3.72 M](1508) |
|
| 玉树地区藏族传统民居墙体营建技艺研究 |
| 张 群,李少鹏,王 青,成 辉 |
| 2020(3):84-90 |
| [摘要](528) [PDF 3.12 M](1265) |
|
| 乡土建筑气候适宜性策略在当代乡村振兴的应用研究 |
| 陈斯予,张 彤 |
| 2020(3):91-97 |
| [摘要](528) [PDF 3.95 M](1394) |
|
| 乡村营造中的人、地、村三方维系研究
— —基于中日乡村营造的成功经验 |
| 裴逸飞,桑蓉棋,冷嘉伟 |
| 2020(3):98-108 |
| [摘要](607) [PDF 6.30 M](1353) |
|
| 羌族村寨公共空间评价体系初步分析探究 |
| 陈立群,成 斌,刘 帆,袁海清 |
| 2020(3):109-115 |
| [摘要](527) [PDF 1.71 M](1433) |
|
| 秦巴山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
| 张 沛,李 稷,张中华 |
| 2020(3):116-124 |
| [摘要](772) [PDF 2.88 M](14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