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面向声景的虚拟现实可听化 |
| 徐春阳,康 健 |
| 2021(5):1-6 |
| [摘要](767) [PDF 2.35 M](718) |
|
| 从“嗅”到“景”:嗅觉景观研究方法与设计理论综述 |
| 肖捷菱,冯慧超,谢 辉 |
| 2021(5):7-14 |
| [摘要](826) [PDF 2.51 M](1536) |
|
|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人员开窗行为实测与建模研究 |
| 刘奕巧,王新如,崔 颖,魏 绅,潘 嵩 |
| 2021(5):15-23 |
| [摘要](399) [PDF 2.00 M](727) |
|
| 寒地办公建筑夹层空间自然采光性能参数化模拟研究 |
| 孙 澄,訾 迎,韩昀松 |
| 2021(5):24-30 |
| [摘要](414) [PDF 4.61 M](716) |
|
| 既有住宅失能老人居室空间光热环境及舒适性评价研究 |
| 刘 滢,于珈懿,于 戈 |
| 2021(5):31-39 |
| [摘要](477) [PDF 2.55 M](762) |
|
| 呼吸系统健康的城市空间影响因素及规划对策 |
| 李振兴,石 羽,黄 娜,石铁矛 |
| 2021(5):40-49 |
| [摘要](101052) [PDF 3.46 M](747) |
|
| 不同城市绿地类型对PM 2.5 、PM 10 以及TSP的消减效应研究 |
| 桂 艳,王海洋,陈 红,林立揩 |
| 2021(5):50-57 |
| [摘要](471) [PDF 2.65 M](683) |
|
| 基于体力活动服务供需平衡的城市公园布局评估与优化研究
— —以深圳市三区为例 |
| 郑权一,赵晓龙,金梦潇,侯韫婧 |
| 2021(5):58-64 |
| [摘要](664) [PDF 3.62 M](700) |
|
|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室内环境及满意度实测和评估研究 |
| 吴津东,翁建涛,关康翔,滕逢时,徐珂晨 |
| 2021(5):65-73 |
| [摘要](415) [PDF 2.63 M](770) |
|
| 社区生活圈规划中的形态研究
— —关于适老性生活圈、高步行友好性生活圈范围的讨论 |
| 吴夏安,徐磊青 |
| 2021(5):74-82 |
| [摘要](553) [PDF 3.08 M](696) |
|
| 基于VR实验的社区居住院落空间健康可供性差异研究 |
| 付而康,王艺澔,冯进宇,任雨芯,张 帆 |
| 2021(5):83-90 |
| [摘要](416) [PDF 2.04 M](696) |
|
| Q-PLOS:生态文明语境下的宜步行性理论演进及应用探讨
— —上海轨道交通站点的比较研究 |
| 高传龙 |
| 2021(5):91-97 |
| [摘要](316) [PDF 2.23 M](654) |
|
| 日常生活视角下国内传统菜市场更新研究
— —以西安建国门综合市场空间优化为例 |
| 张若彤,郭 旗,谷 梦,李 昊 |
| 2021(5):98-103 |
| [摘要](566) [PDF 2.15 M](975) |
|
| 北京市局部空间的在场人口研究:分布、流动性及时段特征
—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探索 |
| 韩滨鹂,任熙元,王 德 |
| 2021(5):104-112 |
| [摘要](553) [PDF 4.10 M](654) |
|
|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决策支持模型 |
| 刘思涵,林诗佳,张竹君,钮心毅 |
| 2021(5):113-120 |
| [摘要](335) [PDF 3.24 M](781) |
|
| 市郊村落外部空间的参数化类型研究与设计
— —以福州市厚美村为例 |
| 陈家炜,张兵华,李家俊,林宛静,林志森 |
| 2021(5):121-128 |
| [摘要](458) [PDF 4.04 M](678) |
|
| 基于“C-M-G”矩阵模型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
生态模式语言研究 — —以关中渭北地区为例 |
| 张鸽娟,何贞莹 |
| 2021(5):129-137 |
| [摘要](377) [PDF 2.63 M](814) |
|
| 川西地区县域城镇土地利用演变下的生态优化策略研究
— —以四川省绵竹市为例 |
| 付 飞,刘雯雯,方 翰 |
| 2021(5):138-144 |
| [摘要](743) [PDF 2.40 M](7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