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6期目录
本期目录 | | | 机器人木构工艺 | | 袁 烽,柴 华 | | 2016(6):1-7 | | [摘要](1536) [PDF 6.41 M](2558) | | | 勒·柯布西耶的“Brise-Soleil”策略及其对当代建构学的
启示 | | 白宇泓 | | 2016(6):8-12 | | [摘要](975) [PDF 3.10 M](1657) | | | 德系“建构”的地域学派版本
——斯图加特学派的教育、创作及研究 | | 肖毅强,邱 天 | | 2016(6):13-18 | | [摘要](1006) [PDF 3.62 M](2123) | | | 由概念草图到物理模型的非标准建筑形态设计探索 | | 孙 澄,韩昀松 | | 2016(6):19-22 | | [摘要](916) [PDF 2.81 M](2004) | | | 模块连接的建构思辨
——基于模块化体系的建筑“设计—建造”研究 | | 辛善超,王志强 | | 2016(6):23-28 | | [摘要](1052) [PDF 7.44 M](5353) | | | 地区架构
——徽州建筑地域建构机制的当代探索 | | 寿 焘 | | 2016(6):29-35 | | [摘要](876) [PDF 6.97 M](1535) | | | 地下商业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营造 | | 龚曲艺,翁 季,杨林川 | | 2016(6):36-41 | | [摘要](914) [PDF 5.03 M](1473) | | | 基于景观活力评价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以牡丹江人民公园改造设计为例 | | 陈 菲,朱 逊,林建群,鞠 超 | | 2016(6):42-49 | | [摘要](939) [PDF 4.07 M](1623) | | | 中小旅游城市“城市景区化”规划策略研究
——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为例 | | 应 文,马子路 | | 2016(6):50-56 | | [摘要](1054) [PDF 4.50 M](1745) | | | 流动空间与地方空间的抵抗性认同
——以旅游景区建设为例 | | 谭 洁,郭 鑫,张明平 | | 2016(6):57-60 | | [摘要](960) [PDF 1.61 M](1639) | | | 山地城市公园形态对其降温效应的影响 | | 韩贵锋,蔡 智 | | 2016(6):61-68 | | [摘要](952) [PDF 6.00 M](1405) | | | 山地城市绿地演变及其对城市扩展的影响
——以重庆为例 | | 刘 勇,张星星,陈吉煜 | | 2016(6):69-73 | | [摘要](822) [PDF 4.31 M](1597) | | | 历史文化名镇的社会网络保护量化研究初探
——以重庆宁厂镇为例 | | 石亚灵,黄 勇,郭凯睿 | | 2016(6):74-78 | | [摘要](938) [PDF 4.39 M](2080) |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聚落研究述评 | | 肖路遥,周国华,唐承丽,贺艳华,高丽娟 | | 2016(6):79-85 | | [摘要](998) [PDF 1.71 M](1795) | | | 路径与整合
——建筑师乡村个体实践与自建集体导控关联探析 | | 褚冬竹,黎柔含 | | 2016(6):86-96 | | [摘要](866) [PDF 6.74 M](1676) | | | 多维角度下传统聚落的人居环境阐释
——以赣北地区传统聚落为例 | | 王 薇,温 泉 | | 2016(6):97-100 | | [摘要](934) [PDF 1.56 M](1429) | | | 基于IPA分析法的乡建介入文创产业的建设现状质量评价
研究
——以四川省明月国际陶艺村为例 | | 傅 娅,代佳每 | | 2016(6):101-106 | | [摘要](1076) [PDF 2.47 M](1779) | | | 川西林盘冬季微气候变化研究 | | 濮德华,刘美伶 | | 2016(6):107-111 | | [摘要](1084) [PDF 3.31 M](1315) | | | 简讯 |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 2016(6):112-113 | | [摘要](745) [PDF 1.43 M](104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