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城市更新与经济发展

城市更新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建成环境的持续性改进活动,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升级基础设施、提高土地价值和创造就业机会,城市更新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并提升城市竞争力。同时,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城市更新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形成更有活力的社区。这些方面的综合效应不仅推动着城市内部的经济发展,也为城市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融合提供了更有吸引力的条件。

城市更新对城市发展及经济增长的促进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优化更新模式、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城市竞争力,涵盖了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的全方面。伴随着人民对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增加,如何实现“四好”建设,如何解决“城市病”,如何使城市更新对国家经济产生积极影响成为亟需回答的问题。

本期收录的七篇主题文章涉及更新模式、经济评估、经济可持续、居住环境提升等领域,希望能够引发同行对城市更新及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阳建强等分析了城市存量土地类型与基本特征,构建了“权力—资本—民生”三大驱动力交互作用影响的更新动力分析框架,重点分析讨论了五种更新驱动作用机制,以期为城市存量土地更新制度设计与治理优化路径制定提供依据,更好地推动城市更新的协同、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刘志尝试构建城市更新投资项目内涵,探讨城市更新投资项目经济和财务可行性评估的流程和方法。通过构建一个科学严谨的流程,为城市更新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合理界定政府与企业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的作用和责任。

温锋华等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度空间重构—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社会空间重构”的空间生产逻辑框架,提出未来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五大基本逻辑和四大基本准则。

李悦等提出社区更新中居民个体社会资本受影响强度最大,社区工作人员次之,租客最小;建成环境及其引发的社区感知的变化是导致个体社会资本变化的主要原因,而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的变化对同一单位社区内不同人群个体社会资本的差异化影响具有显著解释意义。

邱爽等提出了具有中国城市化特色并且与城市用地空间紧密结合的城市更新财务模型。在基准财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放松假设前提,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对城市更新典型模式的分析,解读不同模式的财务本质以及背后隐藏的财务风险。

王昊等提出棚户区改造可以显著提高周边舒适物多样性,舒适物多样性的提高对周边小区房价有正向溢出效应,棚户区改造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可以激发创新与消费活动,从而提升城市活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结论或许可以为其他城市更新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贾艳飞等学者以研究区域内地块所受的主要动力作为更新类型的评判标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丹江口市老城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依据评价结果对更新单元进行类型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更新模式选择建议。

                               特邀主编:刘贵文(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 教授